公司名称:山西瀚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
电话:18803419933
地址:山西省综改示范区太原阳曲经园路387号山水庭院
网址:www.sxhhjs.cn
1. 公路的建设与管理隶属交通部门,城市道路则隶属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部门.
2. 城市道路的组成:(1)车行道,(2)路侧带,(3)分隔带(4)交叉口和交通广场(5)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(6)道路雨水排水系统(7)其他设施
3. 城市道路的功能:1交通设施功能,2公用空间功能,3防灾救灾功能4城市规划及建筑艺术功能 4.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,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,城市道路应分为快速路,主干路,次干路,支路
5. 城市道路设计包括:几何线形设计和结构构造设计 6. 城市的道路设计依据:1设计车速2设计车辆3设计小时交通量4设计年限5道路红线
7. 通行能力: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量
8. 道路红线: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线,红线之间宽度即是道路用地范围,亦称道路的总宽度或规划路幅。 9. 城市道路的施工程序:1)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2)先深后浅的原则3)先道路工程后安装工程的原则4)先道路工程后绿化工程的原则 10. 快速路与主干路属交通性道路;次干路兼有交通性与生活性两重性功能并以交通功能为主;支路一般为生活性道路;快速路及主干路是路网的骨架,次干路与支路是对交通走廊的补充。 11. 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:1快速路规划2主干路规划3次干路规划4支路规划5环路规划6城市出入口道路规划7交叉口规划 12. 道路网的密度:是指单位城市用地面积内所有的各级道路的平均长度。
13. 道路网络节点分类:立体交叉口和平面交叉口。平面交叉口又细化为全无控制交叉口,优先控制交叉口,信号控制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
14. 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为四种类型:方格网式,放射环式,自由式,混合式 15. 方格网式:优点是交通分散,灵活性大;缺点在于道路功能不明确,交叉口多,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16. 放射环式路网:有点是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,郊区,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,道路功能明确;缺点是容易将各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,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,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路网 17. 自由式路网:有点是不拘一格,充分结合自然地形,线形生动活泼,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少,节约工程造价;缺点再与绕行距离较大,不规则街坊多,建筑用地较分散。 18. 城市道路的组成:1车行道2机动车道3飞机动车道4人行道5分隔带绿化带
19.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的四种基本形式:1单幅路断面2双幅路断面3三幅路断面4四幅路段面 20. 四种基本道路横断面形式的使用效果及适用条件:单幅路适用于道路红线宽度较窄、非机动车辆不多、机动车交通量不大、混合形式四条车道已能满足交通量要求的路段,在用地困难、拆迁量较大的地段和出入门较多繁华道路上优先考虑2双幅路:适用于郊区机动车多、非机动车较少或城市对车速要求高的道路,两块板将对向车流分开,减少性车干扰,有利于夜间行车。3三幅路:适用于道路红线宽度较宽、非机动车多、机动车交通量大、混合
形式的四车道已不能满足交通要求、车速要求高级考虑分期修建的主要干道4四幅路:适用于快速路或近郊区过境道路
21. 设计小时交通量: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,它是确定道路车道数、车行道宽度和横断组成主要依据。 22. 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、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
23. 车头间距:指在一条车道上连续行驶的车流中,跟随运行的前后相邻两车的间隔距离,及从前车前端到后车前端的间隔距离。用距离表示的是车头间距;用时间表示的是车头时距
24. 车身宽度:一般采用货车2.5米,大客车及公共汽车2.6米,小客车2米
25. 车道的宽度与道路功能、车道位置、车道上行驶车辆的类型有关。 26. 路拱:车行道路拱的形状,一般采用双向坡面,由路中央向两边倾斜形成路拱。拱顶到街沟底的高度称为路拱度。路拱度的基本形式有抛物线形、直线形和折线形。 27. 路拱横坡度:为了排水的需要,车行道应做成具有一定横坡度的路拱,称为路拱横坡度。路拱横坡度的确定,应以有力于路面排水顺畅和保证行车安全、平稳为原则。 28. 在确定路拱的平均坡度时,应考虑的因素:1横向排水2道路纵坡3车行道宽度4车速
29. 分车带:是指在多幅路上,用于分隔车辆,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带状非行车部分,有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。
30. 路侧带:是指行车道最外侧缘石至带路红线间的范围,一般道路两侧分别设有路测带,路侧带的宽度应根据城市道路类别、功能设计行人交通来那个、绿化、沿街建筑物及布设公共设施要求来确定,通过包括人行道、设施带和绿化带。 31. 绿化带:道路绿化带包括路侧带、分隔带、立体交叉、广场、停车场以及道路用地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处的绿化。
32. 路侧带总宽度:路侧带包括人行道 、设施带、绿化带三部分其宽度就是这三部分之和。 33. 定线:是指在道路规划线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、经济上合理,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, 34. 平面线形的三要素:1缓和曲线2直线3圆曲线 35. 缓和曲线的作用:1. 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,适应车辆转向行驶轨迹及路线的顺畅,以构成美观及视觉协调的最佳线形2. 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,不致产生侧向冲击3. 缓和、超高、加宽作为超高和加宽变化的过度段,以减少行车震荡。
36. “平顺”包括的两方面含义:1. 道路线形要保持顺直,不要弯弯曲曲2车辆能以平稳或比较平稳的车速行驶 37. 超高:在弯道设计时,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在极限最小半径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之间时,常将外侧车道升高,构成与内侧车道同坡度的单向横坡断面。 38. 加宽:车辆在曲线上占据的宽度比在直线上行驶时大,为保证行驶车辆在转弯中不影响相邻车道车辆的行驶,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。 39. 平面线形常见组合形式:1长直线—短曲线2长直线—长曲线3长曲线—短直线4连续的曲线
40. 地面线:在道路纵断面图上,表示原地面的高程线 41. 设计线:在道路纵断面图上,表示道路设计高程的线。
42. 施工高度:设计线上各点的高程与地面线上各对应点的高程只
差。施工高度的大小说明在道路纵断面上需要填土的高度或挖土的深度,(+)需填土(-)需挖土,凡纵断面上设计线与地面线的相交点表示该处无需填挖要求
43. 试定坡度(拉坡):标定个高程点控制点后,根据行车要求和有关技术规定,先试定设计线,俗称拉坡。
44.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:(1)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高程,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。(2为保证行车安全、舒适、纵坡宜平顺、视觉连续起伏不宜频繁。(3山区道路及新建道路的纵断面设计、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、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、合理确定路面设计高程。(4)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、地下管线、地质、水文综合考虑。
45.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:(1)确定道路纵坡大小(2)确定边坡点的位置、高程、竖曲线半径、形状,进行几何要素 计算(3绘制道路纵断面图
46. 纵断面图由上下 两部分 组成,上部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合纵坡设计线 ,同时也用以标注竖曲线及要素;下部主要用来填写有关内容
47. 纵断面的设计指标主要包括 :坡度、坡长、和 竖曲线要素
48. 最大纵坡:指纵坡设计时个及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。作用:直接影响现行的长短、道路的行车使用质量、运输成本以及道路建设投资高低
49. 合成坡度指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的矢量和 50. 平均纵坡是指路段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
51. 竖曲线: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,为了保证行车安全、舒适以及 视距的需要,缓和纵坡折线而设计的曲线 52. 设计竖曲线的主要作用;(1确保纵向行车视距(2缓和纵向变坡点处行车产生的冲击作用(3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结合 、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 诱导以及舒适感 53. 平纵线形组合应满足的要求(1)应相互对应,且平曲线稍长于竖曲线。(2)大小应保持均衡) 54. 常见的平面交叉口形式:十字形、T 形、Y 形、X 形、错位交叉口、多路交叉口。
55. 平面交路口可分为三大类:信号控制交叉口、无信号控制交叉口、环形交叉口 56. 交叉口的交通特征点:1. 分流点(分叉点):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的地点。对交通的影响:车流由一股分成两股,车辆在驶出车队前要减速判断驶出的可能性,给后续车辆造成通行障碍。2. 合流点(汇合点):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(小于90度)向同一方向汇合的地点。影响: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相互插入会对原有车流造成影响。3. 冲突点(交叉点):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(大于90度)相互交叉的地点。影响:车辆容易造成碰撞,左转与直行、直行与直行、左转与左转车辆都会产生冲突点。对交通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冲突点,其次合流点,再次分流点 57. 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:1. 在交叉口安装信号灯,进行交通管制2. 渠化交通3. 做立体交叉 58. 视距三角形的绘制:1. 确定停车视距S 停(由反应距离,制动距离、安全距离三部分组成)2. 根据交叉口的具体情况,找出行车可能的最危险冲突点3. 从最危险冲突点向后沿行车轨迹各量取停车视距S 停4. 连接停车视距末端,在三条线构成的视距三角形范围内,不准有任何障碍物存在。
59. 交叉口拓宽设计主要解决拓宽车道的设计条件、设置方法以及长度计算三个问题
60. 进口道长度La 由展宽渐变段长度ld 与展宽段长度ls 组成。
61. 渐变长度Ld=V.W 62. 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:优点:1. 节约时间2启动节省燃料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减少交通事故,提高了行车安全性4交通组织方便5中心岛绿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缺点:1占地面积大对旧城改建较难实现2增加车流绕道行驶距离3车辆在环岛行驶受到交织限制通行能力不大4工厂造价高
63. 环形交叉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:确定中心岛的形状和环道的车道布置和宽度以及进出口设计等方面。
64. 交织角:进环车辆的轨迹与出环车辆的轨迹相交的交角称为交织角。交织角的大小取决于环道的宽度和交织长度一般控制在20—30度之间为宜最大值不能超过40 度
65. “环道优先”条件下,交织段的设计通行能力 :环道优先原则,即行驶在环道上的车辆可以优先通行,进入环岛的车辆让路给环道上的车辆,等候间隙驶进环道
66. 交叉口立面设计一般采用三种方法:方格网法、设计等高线法和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67. 路脊线:所谓的路脊线及是路拱定点的连线。路脊线位置的选定合理与否,将他直接影响交叉口上的排水,行车和立面的协调。选定路脊时,既要考虑行车平顺,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的均衡美观排水通畅。
68. 立体交叉按上,下位置及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:下穿式和上跨式 69. 立体交叉按有无匝道连接、下道路,又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两种 70. 匝道:是相交道路问互相连接的连接道,主要供转弯车辆行驶使用
71. 匝道通常有三部分组成:1离开原线的驶出道口2匝道经行的路段3汇入另一路线的驶入道口 72. 引道中心线定线:引导定线的位置和方向一般应符合道路规划中心线位置,并与现有道路连接 73. 匝道的几何分类:直接型(DD 型)半直接型(DS 型)3小环道(L 型)4环道
74. 变速车道一般分为平行式变速车道和直接式变速车道 75. 车辆停车场的性质分类:1机动停车场2非机动停车场;按服务对象分类:专用停车场2公用停车场
76. 枢纽点:为了方便乘客,各条线路站点常设的比较集中,相互紧密配合,这种站点称为枢纽点 77. 缘石坡道:1单面坡缘石坡道2三面坡缘石坡道 78. 道路照明应满足平均亮度、亮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三线主要指标 79. 照明装置的基本形式:1单侧布置2交错布置3对称布置4横向悬索式布置5中心对称布置 80. 高杆照明通常是指灯具的安装高度等于或大于20米的照明 81. 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:1明沟系统2暗管系统(由街沟、雨水口、连接支管、主干管、检查井出水口等部分组成)3混合式系统
82. 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:1充分利用地形,就近排入天然水体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3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4合理布置出水口
83. 管道的埋深: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距离。管道的覆土厚度: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。
84. 雨水口:包括进水篦、井身、连接管。可分为平式、立式和联合式 85. 径流系数: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管道,这部分雨水称为径流量。径流量与全部将于量之比称为径流系数 86. 排水管道一般采用混凝土、钢筋混凝土和铸铁排水管道一般采用混凝土、钢筋混凝土和铸铁
87. 城市道路施工的依据:1设计图纸2施工验收规范、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施工组织设计
88. 路基土石方工程包括填筑路堤、开挖路、路基压实、路基修整、特殊路基土的处理、石方路基爆破、路基施工排水、路基防护与加固等
89. 机动车交通组织:设置专用车道、左转弯车辆交通组织(设置专用左转车道。实行交通管制,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左转。变左转为右转)、渠化交通组织、调正交通组织
90. 高乘载率专用车道简称HOV 专用车道,也是交通组织方式的一种,就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,即主要为乘员高峰期间,只允许多乘客车辆专用的车道。
91. 平面线形设计方法概述:积木法、基本模式法、拟合法
92. 最小纵坡大于等于0.3%,如小于,应设置锯齿形街沟。 7、土质路堤的填筑方法有三种:1分层填筑法(水平、纵向)2竖向填筑法3混合填筑法8、土方路堑开挖的施工方法:横挖法、纵挖法(分层、分段、通道)、混合式开挖法9. 步行系统:人行道、横道、天桥、地道1、土方机械:推土、挖掘、平地机2、排水体制的分类:合流制(直排式、截流式)分流式(完全、不完全)3、路基边桩放样:图解法、解析法、渐近法4、路基边坡放样:竹竿麻绳法、坡度板法